close

2012年11月13日,今天連看兩片,第二片是在攝影方面得獎的拉美電影~薄霧微光。



看電影之前,對安地斯山的高山湖泊相當憧憬,沒想到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片中高山湖泊完全不是美麗的存在,其實是氣候嚴酷、難以生存的地方,

雖然電影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面貌,但是他卻意外地打動了我。



影迷嘉年華

薄霧微光  The Towrope
威廉維加
哥倫比亞, 法國, 墨西哥│2012│35mm│彩色│88 分│普遍級

 

2012 利馬拉美影展最佳攝影、評審團特別獎

受戰火波及無家可歸的少女到人煙稀少的湖畔投靠伯父,在近乎遺世獨立的荒地上,女孩默默地幫忙修繕伯父無人來訪的民宿,試圖找回生命的步調。暮光中,年輕船夫向女孩提出遠走天涯的邀約;夜色裡,伯父的眼光窺視著女孩身軀,在這看似寧靜無事的世界盡頭,曖昧情愫潺潺流動。一切卻在伯父離家多年的兒子歸來後,平靜的表象開始漸漸破滅崩壞。

全片運用詩意緩慢的鏡頭語言來捕捉蒼涼的世界盡頭,幽微的景物無聲地控訴戰火的殘酷,哥倫比亞境內的印第安原住民不僅面臨文化失傳的難題,擁有一片能夠安身立命的淨土更是遙遠的夢想。印第安民族關於村落、神祇、英雄們的神話與傳說,幾個世紀以來經由口述的方式,流傳在座落於安地斯山脈周邊的寧謐湖泊,而這些迷人的拉美湖泊正是導演威廉維加創作這個故事的靈感起源。《薄霧微光》是他為長年歷經內戰、飽受苦難的族人們所譜寫的生命之詩。

這一片除了攝影傑出、用心構圖之外,收音也相當實際,整個是很有生活感的電影,

我覺得我也到安地斯山的高山湖泊邊過了一段日子。

看小女主角煮飯,修房子,油漆,種花,拔菜,和小船夫一起划船,

聽呼嘯不停的風聲和遠山隆隆的雷聲,真的有親身體驗了高山湖畔生活的感受。



電影中要批評的哥倫比亞政治社會原住民問題,我都太不熟悉,

導演又完全不把事情講清楚,都是用一些隱晦的畫面在暗示,

所以除了體驗了女主角生活的部分之外,其他都沒弄懂,包括結局。

但是最近幾年,我特別喜歡這種彷彿可以走進電影裡的感受,

加上配樂是我在美國時曾經聽個不停的安地斯山印第安人音樂,

整個觀影經驗算是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所以觀眾票選給了四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S MOM 的頭像
    ZOE'S MOM

    我們母女倆的交換日記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