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現家裡沒米了,所以都下麵條來吃,

小孩子說,「媽媽,我們家好像很少吃飯耶,都是吃麵。」

「哪有?明明就常常煮『飯』給妳們吃呀!」

(其實心裡是想,對啦,是比較常吃麵,煮飯還要準備好多菜,麻煩死了,煮一鍋麵多簡單!)

可是為了賭一口氣、爭一份家庭主婦的尊嚴,不管怎樣,我要煮一鍋飯!

於是在廚房裡翻翻找找,明明前兩天隱隱約約好像有看到一包米......

哈!有!真的有一包!立刻打開,煮了它一鍋!

家裡的大食客回來,吃了一口就說,「今天的飯還真好吃!」

我心想,可憐哪!大概真的太久沒吃到米了,

大爺問,這是什麼米呀?

我心想,還不就是米嗎?大賣場那一牌賣的便宜就買那一牌,

為了尊敬賺錢的大爺,還是去看一下包裝袋,恭敬地回答人家一下好了,

這一看不得了!

原來是....

無~米~樂~冠~軍~米~

有名的紀錄片「無米樂」裡那一位教大家一切要看開一點,有米也樂、無米也樂的崑濱伯,

所種出來的台農71號米,得了第四屆的全國冠軍米寶座!

請大家熱烈鼓掌!!!

 

這一包無米樂冠軍米,是上次賺錢的大爺和同事們請另一位同事去大直的「五角船板」吃飯,

被請的人買了米做回禮,回送給請客的人,所以他扛回來一包,

因為不是我買的,放著放著我就忘記了。

 

五角船板門口的桌子上,就有賣無米樂冠軍米,不便宜,小小一包兩百元,

不過,實際吃過之後,

它~~它~~它~~實在是太好吃啦!!!

 

住在五角船板旁邊的人(我家姊姊和妹妹)趕快去買啦!

麻煩,今年聖誕禮物,我就要它了。

不如買十包,大家來抽籤交換,

「恭喜妳!妳得到的是:無米樂冠軍米!」「恭喜你!你得到的也是:無米樂冠軍米!」

多開心呀!

 

不住在五角船板旁邊的人,也非常推薦您去找一找,看看哪裡有賣,買來吃吃看喔。

 

接下來請收看~~無米樂的故事。

(以下內容引自:星光大道電影快報

無米樂 Happy Rice
導  演: 顏蘭權
莊益增
演  員: 崑濱伯
崑濱伯母
煌明伯 文林伯
大水牛嬸
發行廠商: 中映電影文化公司
電影分級:
電影類型: 記錄片
上映日期: 2005/5/20
官方網站:

happyrice.com.tw



《故事介紹》

劇照75歲的崑濱伯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三炷香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工作這麼多,錢卻沒有這麼多,錢如果像泥巴這樣翻來翻去不知有多好?」樂天的崑濱伯邊做事,還要邊跟崑濱嬸鬥嘴鼓。崑濱伯說:「有時候晚上來灌溉,風清月朗,青翠的稻子映著月光,很漂亮!心情好,就哼起歌來,雖然心情(擔憂),不知道颱風會不會來,或病蟲害,也是無米樂,隨興唱歌,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這叫做無米樂啦!」

崑濱嬸嫁給崑濱伯那天,還不知道丈夫是哪一個,雖然天天鬥嘴鼓,還是共同奮鬥了數十年。「我老婆肯吃苦,她一邊幫忙種田,一邊到聲寶工廠做臨時工,一個月賺幾塊錢,加減賺。說起來我老婆很乖,很可取,我不會對她說感謝她,但是心裡知道她幫我很多忙。」不肯多說一句感謝的崑濱伯,心裡卻充滿了對妻子的深刻感情。

劇照脫下多了2斤重的汗衫,煌明伯一面擰乾汗水一面說:「雜草是農民的敵人,太常噴灑除草劑,會破壞土壤。」雖然土地不會講話,但他知道不時的關心就會知道它需要什麼。農暇時,69歲的煌明伯扛著古老的器具,做著現在大家不願意做的手工棉被,清脆的彈棉被聲,將朵朵棉花彈成鬆軟的棉絮,「真的是做良心的啊!我們做的棉被,現在要出去跟人家談價錢,也不知從何說起……」因為種稻收入無法完全支撐一家大小的開銷,學習另一項技藝、經營副業,是農村社會維持生計不得不選擇的方式。

炎熱的7月,嘉南平原炙熱的陽光讓人熱得發昏,今年已經65歲的文林伯牽著後壁鄉唯一的水牛,拖曳一車的稻草,走在收成後乾裂的稻田上,「我這條牛,有時會拍片,有時載小孩玩,比較乖啦!我就是這樣捨不得賣。說起來牛的命不好,做得要死……」卸下牛軛,相伴一生的水牛慵懶的在小水窪的泥巴中翻滾,一面為水牛潑水解解暑氣,文林伯以對待親人的方式,疼惜著這個最忠實的朋友,那種寬大與認分,就是可愛的台灣農民質樸的生命哲學。

《故事背景》

一粒粒的米,令你想起什麼?米可以變成飯、變成粥,甚至變成藝術品,米,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傳統文化表徵。

劇照那一天,我手持攝影機對著一畦水田,從波光粼粼的水澤,遙想祖先卵石累累的河灘地、洪水泛濫的泥土、終至於水田遍布……。透過鏡頭,我彷彿感受到「土地倫理」,就藏身在這方水田的深層義理間。孩提時期,遠方火車嘟嘟嘟駛過平原,我們最喜歡半跪在座椅上,對著窗、迎著風,望著那一大片又一大片綠油油的黃金稻穗,不敢想像這樣美麗的畫面,幾年後將成為歷史鏡頭。

一位老農說:「稻子是台灣農民的命,怎麼可以丟?」稻米文化創造農村文化,也提供農村綠油油的景觀及水源涵養,很多老農民「守著土地、守著米」,特別是中南部的老稻農,他們對資訊的認知比北部地區的農夫弱很多,他們甚至還不知道,從今而後,稻米可能已經沒有保證價格收購,國產米價格約為國際米價的3、4倍。也許未來台灣食用稻米的人口,也將會出現明顯的階級劃分──資產階級吃日本米、中產階級吃其他國家的進口米或台灣米、無產階級則是吃泰國米或大陸米……。

《無米樂》這支紀錄片企圖拍攝這一群60、70歲的老稻農,如何面對WTO帶來的衝擊,同時呈現台灣農村的生活與仍然保留在鄉鎮的傳統技藝,以及台灣悠久的種稻文化與技術──他們如何犛田、淹水、插秧、灑肥料……等待稻田出穗,與最後的收割。

《人物介紹》

【崑濱伯】做田ㄟ老師父,嘴嚼生活的經、手佈生命的稻

用一世人的生命與天地對話,從他風趣豁達的談笑中,傳遞出許多豐厚智慧的生活觀。他相信「家若要興,就要雙犁;家若要敗,就娶雙妻。」倆尪某互相疼惜的相處之道,自然表露無遺。50多歲時,他因眼疾瞎了一眼,邊痛邊檢討,反而讓他「要更信神、更照起工作」,他說土地是咱ㄟ寶貝,若是對土地沒感情,就是快死了。

【 崑濱伯母】婚後18年才當媽,笑起來像小姐很上相

20歲嫁給崑濱伯,阿美族美女當起台灣媳婦,下田耕種、劈柴煮飯,農閒時還得去工廠當臨時工加減賺。拿手菜是與崑濱伯三不五時家常鬥嘴,以及半百夫妻相知相惜所蒸出的「發粿」。

【 煌明伯】手工彈棉被一代匠人,一件汗衫擰得出好幾杯水

對待土地如愛人,捨不得對它的愛,至今仍辛勤耕地。除了種田,他也用傳統手藝一年做365條棉被,「這係正港ㄟ汗水,不是露水喔!」烈日下,他一鋤一鋤地說著自小就是農家人的「賣力甘苦談」,這份汗水裡的堅持,只有土地最知道。

【文林伯 】14歲開始種田,從沒想過退休的事

養了後壁菁寮地區唯一的一條耕牛,除了種自己的田,也幫人家整地犁田。雖然農村經濟不好,但他很知足,不擔心稻作價格差、收入不好,因為大家都一樣,除非別人都好,只有自己差才需要擔心。他說:「不能什麼事都靠政府,政府沒有那麼多錢。」

【大水牛嬸 】後壁鄉的勞動腳手,勤奮換來任性的權利

後壁鄉的勞動腳手,勤奮換來任性的權利說起來牛的命不好,本來只要低頭就有草吃,卻當起耕耘機,幫農人犁田好幾年了,做得要死。偶爾發發牛脾氣,但只要一看到泥濘,就會快樂似神仙,和農民同款都是認分的做事郎。

《導演介紹》

【 顏蘭權 】

1965年生,東吳大學哲學系、社會學系雙學位畢業,拿到英國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劇情片電影╱電視製作碩士。1999年投入紀錄片工作行列,花了3年時間,追蹤拍攝台灣921大地震,爾後又投注了2年半的時間,完成農民紀錄片《無米樂》。其紀錄片風格非常醉心於簡單真實的影像力量,相信當攝影機的 recording 啟動時,紀錄片就已經擁有它本身的力量,而持攝影機的創作者,只能盡力捕捉被拍攝者的聲音與容顏,讓他們自己訴說屬於自己的生命情態。重要作品有《七日狂想》(Lucky Seven)、《大牛庄人的重建─北埔大隘社》、《地震紀念冊》、《死亡的救贖》(影像詩)及《無米樂》。

【 莊益增】

‧1966年生,畢業於台大哲學系,現於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研究。
‧近年的作品,計有選舉紀錄片「拜託 拜託」,「選舉狂想曲」,與農民紀錄片「無米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