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冰計畫裡,孩子們讀了藉由兒童的視角、看到世界的多樣性、以及即使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大家還是可以一起尋找共通的、最重要的價值的「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一書;

還有敘述加拿大的六歲男孩的鑿井夢,使得非洲數十萬人的生活從此不同的「萊恩的願井」一書;

接下來要讀講述了世界各地的小朋友怎麼樣用自己一點點小小的力量去做、去影響別人,最後改變了世界的「孩子,你現在就能讓世界變的更美好!」一書。

為孩子們挑了這些書來讀之餘,我也為自己挑了一本書,

是David Bornstein 的 How To Change The World(志工企業家)。

志工企業家在社會變革上扮演的角色,與商業企業家在經濟上扮演的角色如出一轍。他們充滿動力與創造力,不停挑戰現狀、鍥而不舍、善用機會,創造出更美好的世界。

本書描述這些峰迴路轉的變革過程,探索非營利部門「追求卓越」的經過。南非的柯莎為愛滋病患開發出一種家庭看護模式,改變了政府的衛生政策;美國的葛蘭特領導並推廣一項全球預防針注射計畫,拯救了2500萬條性命。這些志工企業家受惠於「阿育王」基金會的贊助,讓他們的觀念在全球各地發光發熱。

只要有決心,能創新,一個人就能造成驚人的影響。對於渴望積極影響世界的人而言,本書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本書裡,詳細敘述了八位志工企業家的故事,包括

推行環保泡沫計畫、影響力無遠弗屆的德雷頓(美國) 、

創設兒童保護專線、將所有兒童都視如己出的潔露(印度)、

推動心障者家庭照護、及人之幼 的賽凱瑞許(匈牙利)、

改革醫療體制、撥亂反正的戈黛羅(巴西)、

幫助窮小孩進名校、助人求學的施拉姆(美國)、

教導愛滋病患居家療護、捨我其誰的柯莎(南非)、

爭取身心障礙者的人權、倡議人人平等的艾比迪(印度)、

推動兒童生存革命、 才德兼備的葛蘭特(美國)。

 

這八個故事,加上穿插在中間章節的小故事,都驚人地好看!

我還沒有看完,但是已經得到了一些靈感與激勵,

在世界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非營利公民組織,致力於消弭貧窮、改良教育、醫療等等工作,

就如作者所說的,這一股公民力量,在這個後911時代,格外地重要,

因為過去二十年出現的志工企業家,遠超過恐怖份子。

 

目前為止,我看到一個很天才的組織,叫做「分享所有」(Sharing The Things We Have)。

先講這個故事給大家聽:

波蘭異議人士奧尼柯維奇(Wojciech Onyszkiewicz)於1990年代初期,

在華沙與人共同創立了食物銀行(Food Bank),

他要求農夫捐贈食物,但是經過半個世紀的共產主義統治,農民對福利制度缺乏耐性,

他們對奧尼柯維奇說:「我們不為寄生蟲工作!」

但是奧尼柯維奇繼續跟農夫見面,傾聽他們的問題,

他發現農夫很擔心,農村會成為波蘭最落後的地區,

於是他有了「交流」的構想:農夫若願意捐食物,食物銀行就帶農夫的子女到華沙進行教學旅行!

孩子可以參觀國會大樓與皇宮,還有博物館、大學與遊樂園。

農村兒童有機會與城市小孩做朋友、認識城市人,

而這些城市人每日三餐吃的就是農夫所種的東西。

許多農夫太窮了,根本沒錢帶孩子去華沙見見世面,所以這個提議受到農夫熱烈迴響。

這項名為Potato Trip的教學之旅,在1994年尾舉行,

那年秋天, 奧尼柯維奇安排2650名農村兒童到城市旅遊,換得106公噸的食物。

他在華沙招募高中生當志工,負責旅遊路線與安排巴士,也有企業願意免費提供服務,

到了2001年,已有超過36000名學生參加旅行,換來了3400公噸的食物,可以讓670萬人飽餐一頓!

 

這個構想開始實施後,奧尼柯維奇將「食物銀行」的工作交給別人管理,

他則經營「分享所有」組織,試圖找出更多農村與城市可交流、互利的活動。

他的成員每星期都會到農村傾聽村民的想法,他們發現年輕的村民對自己不懂電腦感到難為情,

同時,在華沙,他們發現很多身心障礙者很會用電腦,

這些身心障礙者想到鄉間度假,卻為行動不便所阻。

於是另一個點子出現了:讓身心障礙者教農村青年電腦,村民則幫身心障礙者建造無障礙空間!

 

奧尼柯維奇說,開始傾聽他人的意見後,你會發現機會多的不得了!

他說:「我們有很多類似的構想,而且都是可行的。」

 

我也想朝這個方向思考,試試看帶我們的小朋友一起,想出一個行動方案來。

在部落格裡,似乎也是個實行的好地方,有人想跟我分享所有嗎?我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呢?

想想看........想想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