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是九十七學年度第一學期開學以來的~第一個週末。

為了慶祝兩位小朋友安然度過第一週,還帶回家許多的小考一百分,

(妹妹很高興地宣布,今天數學習作只有三個人全對喔,我是其中唯一的女生,)

(還有英文小考也是全對喔,姊姊不甘示弱地說,英文我也是全對!)

所以爸媽決定帶他們出去吃飯,舉行小小的階段性慶祝儀式。

 

來到的地方是台大,吃的是易牙居(連結裡的是博客來美食館宅配到家服務喔),

這一家店很有名,大家也常常介紹,因為今天的重點不是美食報導,所以不po照片,

光講出菜名就夠大家餓的了,我們點的菜有:

清炒蝦仁、芥蘭牛肉片、脆皮豆腐、蟹黃蝦燒賣、腐皮鮮蝦卷、廣炒麵、干炒牛河、清蒸銀絲卷。

(肚子餓起來、又住在台北的人,公館不遠啦,自己去吃吧,地址是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286巷16號,或是叫博客來宅配。)

(不住在台北、吃不到的人,那就抱歉啦,自己去翻一下冰箱止止飢吧。)

 

吃了一個飽之後,我們去進行~暗夜散步,在黑矇矇的台大校園裡走走。

兩個大人在前面走,兩個小女生在後面跟,

小女生之一跑來問:「你們大人走路的時候都在玩什麼?」

「我們今天不想玩哈利波特(平常都在玩),我們想當大人。」

我說大人不玩,我們都在聊天談往事,

喔!好好好,聊往事,我懂了.....

她就回去跟姊姊兩個人開始聊~唸幼稚園時候的事!

 

從羅斯福路的大門進去,第一個來到的是我的老家~洞洞館,

早就聽說了人類系和哲學系兩棟都要拆了,也不知道還能再看見她幾次,

然後經過長高了好幾倍的普通教室(現在叫做普通科目大樓),

然後經過裡面既有7-11又有Burger King、霓虹燈閃閃亮的新小福(福利社),

然後來到原本應該看到湖的湖邊,只看見一大片工地,房子已經蓋了老高,是化學新研究大樓,

我們從工地的邊邊鑽進去,看見擠在高樓當中顯得有點兒侷促的醉月湖,

以前湖邊的第一高樓~新生大樓前方,也有一棟亮晃晃的更高樓,似乎是宿舍,

兩個台大老校友瞠目結舌!我們真的很久沒有進台大了?

 

一路上,我跟小朋友介紹,這一棟高樓啊,以前只有兩層樓,我在這裡上英文和國文課喔,

這一棟啊,以前可以看的很遠,前面什麼都沒有喔,我在裡面上政治學和法學緒論喔,

好不容易看見一棟老老舊舊的二層樓,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妳們看妳們看,以前都是這種房子啦!

有沒有覺得聽起來很耳熟?「以前啊,這裡都是一片田喔!」

嗚嗚嗚,我突然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古人!

討厭的台大!亂蓋房子!我要我的舊普通教室!我要我的舊小福啦!

平常在台北街頭,根本沒有這種衝擊,

到台大校園散了個步,徹底揭開了我已經是個古人的真面目!

超傷心的,我印象中的台大,快要消失殆盡了。

(下次還是去北一女散步比較好,去年去的時候,發現她很多地方都一點兒也沒變。)

 

底下是一則相關的新聞:

台大校園規劃》洞洞館三缺二 變身人文大樓

台大校園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椰林大道兩旁典型的舊建築、綠意盎然的醉月湖,還是自然與建築景觀豐富的舟山路……,這些地景、建物,刻劃著歲月的痕跡,留下歷史變遷的紀錄,更是每個台大人共同的記憶。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陸續有多棟建築物被校方列為「危樓」,使得許多具歷史意義的建物難逃改建的命運。

繼2001年台大綜合體育館完工後,校園內陸續動工興建大樓,包括將新化學館重建為化學新研究大樓、即將拆掉洞洞館(哲學系館和人類學系館),建成新人文大樓、目前兩層樓高的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館,將重建成教學大樓、將從杭州南路遷回校本部的社科院、以及郭台銘捐贈成立的台大醫院癌症醫學中心,預計於台大醫院公館院區現址重蓋。台大風貌正劇烈地在改變……。

走入台大正門,兩旁參天的大王椰子夾道,在入口起始點的北側,有三棟別具特色的三合院式建築物,台大人通稱為「洞洞館」,因為其牆面是由圓形筒瓦構成的洞洞立面。這三棟建築物分別是:北向農業陳列館、東向哲學系館、以及西向的人類學系館。

 其中,最早興建的農業陳列館興建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誕生,由國際知名建築師貝聿銘的弟子張肇康建築師所設計,在民國51年率先落成;由農復會撥款補助,主要目的是向外賓呈現台灣土地的改革與利用,以及農業技術上發展的成果。2007年,台北市文化局將農陳館登錄歷史建築。

2006年華碩電腦董事長施崇棠捐款5.4億元,原本計畫捐給電機學院,但在大學同窗,現在是台大校長李嗣涔的說服下,改捐給文學院興建人文大樓。人文大樓選定在洞洞館興建,確定只保留農業陳列館,拆除其他兩館改建。

自然步道協會現任理事潘偉華,民國62年畢業於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她表示,台大是台灣最高學府,但仍免不了與台灣社會有著同樣的弊病,即是被錢追著跑。台大名聲響亮,資源充足,在容易吸引企業捐款以及教育部卓越計畫之經費不虞匱乏的情況下,然多著重在硬體建設,蓋更高、更新的大樓。台大位於復興南路與長興街的二個入口,已被超過十層的高樓所遮蔽,如果古色古香的台大正門再被高樓壓迫,台大的風格與風水豈不被破壞殆盡。

她還指出,台大是台灣最完整的大學,涵括文理法商醫工農各學院,尚有全球變遷研究中心,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生物多樣性中心等,;但校方是對自己校園的規劃,欠缺想像力、規劃力和未來性。,對於在氣候已明顯變遷、能源與糧食拉起警報的今日,還能蒙上眼睛大興土木、破壞土地、減弱地球的生命力,足見台大並未警覺自身的社會責任,不禁令人扼腕。

台大校方曾對洞洞館的使用者做過調查訪談,多數使用洞洞館的學生和老師,認為洞洞館有長期通風不良、漏水、空間不足等問題。人類學系系主任謝世忠曾表示,人類學系有數以萬件的民族學、考古學重要標本,現在系館的典藏和展示空間嚴重不足。目前校方已規劃舊總圖西側為臺大人類學博物館,將來各項設備將遠優於目前,人類學系全力支持拆遷新建計畫。

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曾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台大只要改善三棟洞洞館的使用機能,再加建新的人文大樓,將其整合成四合院,也就是再蓋一座新大樓夾著三洞洞館,構成完整的學術方院,空間滿足文學院要的1200坪,既能同時保留特色建築,又擴充使用空間,技術上很容易做到。(註一)

但台大校方表示,台大校園空間不足,找不到其他基地興建大樓,且因為捐款中明定的使用期限已經接近,最後決定只保留農業陳列館,拆除其他兩館。

註一:摘錄自2006年6月20日中國時報、聯合報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ZOE'S MOM 的頭像
    ZOE'S MOM

    我們母女倆的交換日記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