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部片,在同一年出現,在同一屆奧斯卡獎上廝殺,

一部片是黑白默片、另一部是迄今最先進的3D電影,南轅北轍卻是殊途同歸,

不約而同地,兩片都在用電影這「形式」來表達對電影這「藝術」的熱愛。



這兩部電影,我先看了雨果(3/6,在西門町in-89)。

以馬丁史柯西斯近年來努力修復了那麼多影史經典電影來說,

我猜他一定會覺得,新片拍出來如果不是立即的經典、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話,

根本不值得浪費時間去拍,直接修復經典還比較有意義。

Hugo以最前衛的3D技術來說最古老的電影傳奇故事,這樣精采的結合,

作為一個電影人,馬丁史柯西斯真是作的淋漓盡致!



看這部電影之前,真的要先知道Brian Selznick這本書、還有喬治梅里葉這個人,

只是把它當作一部兒童冒險3D電影來看的話,感動的力量真的會差很多,

這個部分,來看一下藍色電影夢開的電影課堂,可以補充一點知識。

至於本片連James Cameron都公開表示自嘆不如的3D技術,在一開場的十分鐘就得以一窺:

「 《雨果的冒險》一開場,他用了helicopter shot的技法,一路從巴黎空中低回進入車站,再橫衝直撞,肆百忌憚地穿過人群,直接撲向躲在鐘樓窗面,偷窺著車站百態的雨果,一氣呵成,明明人山人海,攝影機卻能如入無人之境的力道,坦白說,還真是三D視效的新關卡(《阿凡達》是透過垂直縱深的滑行,創造了雲霄飛車式的空間震撼,《雨果的冒險》的水平橫移,其實是難度更高,更需要動畫配合的工程技術與場面調度,光看這場開場戲,就足以說明馬丁.史柯西斯以技服人,獲得眾多大獎青睞的原因了。」



不過台北人也太幸運了!

去年秋天,喬治梅里葉的孫女和曾孫,帶著他的16部默片來到金馬影展,

舉行了兩場有現場鋼琴伴奏與說書、重現當年默片實況的魔幻電影音樂會

今年春天,我們又能夠看到Hugo這部講述梅里葉電影故事的美麗3D電影,

全世界也沒多少人是以這個順序、有這個榮幸如此串連起來吧?

私心希望那兩場音樂會的觀眾,人人都有去看Hugo,

這種榮幸,如果輕易放棄的話,簡直會遭天譴!

滿好奇那魔幻音樂會,去年秋天除了來台北舉辦之外,不知道還有沒有去其他地方?

如果沒有的話,台北人真的是幸運到飛上天了!

音樂會是忠實呈現當時默片的播放形式,電影則是用3D模擬了梅里葉當時的拍片過程,

兩者完全相輔相成,真是空前絕後的完美觀影經驗。



我對雨果這部3D電影、還有他所根據的這本厚如磚頭的圖文書、

對導演Martin Scorsese、還有對作者Brian Selznick

對喬治梅里葉的傳奇,還有對去年金馬的梅里葉魔幻音樂會.......通通都是五體投地!

電影、書、魔幻音樂會全部都看過,我的這一份雨果全餐,真是太美妙完整了。


---------------------------------------------這是真假默片的分隔線------------------------------------------------


接下來,不能免俗地,我也要去看一下大藝術家(3/13,真善美藝術廳)。



對於這一部最後得到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的電影,我卻說不出太多好話來,

我覺得是整個就是一顆老梗的大芭樂吔⋯⋯



在表演層次上,男女主角的確都有傳統好萊塢歌舞片全盛期(萬花嬉春那個年代)的實力,

所謂「會演默片的小狗」Uggie更是搶盡鋒頭,

(不過哪一隻小狗不是演默片?哪一隻小狗有說過台詞?)

但是這一片所謂對電影致敬的功力,我覺得就流於表面那一層而已,

拍了一部仿製出來的假默片,歌舞雖然精采,頂多也只是達到類似的高度而已,無法超越,

用肥皂劇的淺白劇情,說的也只是一個電影明星起落的小情小愛故事,

跟上述的「雨果全餐」比起來,實在只能算是旁邊的一碟小菜而已,

可惜了這一部眾所推崇、橫掃世界得獎無數的電影,

對我來說,就像是吃那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煮過雞湯的雞胸肉......差不多就是這種感覺。

至於對那些沒有享用過雨果全餐的觀眾來說,這一片是不是會有比較中肯的感受,

那我就不得而知、也無法感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