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芬、韓、日、港四大國際大師,跨海來台暢談成功經驗

台灣學生最不愛讀書!二○○七年最新公佈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簡稱PIRLS),在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地區中,台灣學生每天課外閱讀比率的排名甚至是倒數第一,遠落後其他國家。同為繁體中文教育的香港卻大幅躍升為全球第二,成績耀眼。究竟台灣的閱讀環境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閱讀運動的下一步又該如何做?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於十二月十二日~十四日分別在台北、台中、台南舉辦三場「國際閱讀教育論壇」。特別邀請PIRLS香港區計畫主持人謝錫金博士,與台灣區計畫主持人柯華葳教授,針對兩地的調查結果做深度對談。同時,也邀請芬蘭前教育部首席常務次長Mr. Markku Linna( 林納先生),分享閱教育制度被譽為「世界第一」的芬蘭經驗。與會的來賓還有韓國閱讀教育開發院院長南美英博士日本晨讀推進協議會理事長大塚笑子女士,暢談「晨讀」運動如何迅速地將學校改造成快樂的學習環境。

台灣PIRLS 計劃主持人柯華葳教授,分析今年施測的結果:台灣學生視閱讀為功課而非興趣,缺少獨自閱讀的時間是關鍵原因。台灣學生每天「為興趣而閱讀」的比例,低於國際平均,學生閱讀習慣沒有養成,獨立閱讀時間未被珍惜。柯教授呼籲社會大眾:讓閱讀回歸本質。

芬蘭連續四年摘下世界經濟論壇(WEF )「全球競爭力」冠軍,教育制度被認為全球最優、國民閱讀率和教育程度也位居世界之冠。芬蘭教育部前首席次長林納表示,芬蘭是小國,一定要團結合作,靠著腦力,才能生存。因此,閱讀與寫作教育被芬蘭人視為一個人是否成功的指標。他舉例,在芬蘭的史詩裡,不歌頌奮勇殺敵的英雄豪傑,有智慧的長者才是被眾人所景仰。

芬蘭政府也大力推動閱讀教育,免費提供一視同仁的基礎教育、提供專業老師的訓練、鼓勵學生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在「一個都不能少」的教育政策下,芬蘭學生能力表現在國際間大放異彩。

過去被戲稱為「文化沙漠」的香港,在短短五年內,兒童閱讀素養大幅進步,謝錫金教授說明此次的調查分析結果:香港小四學生的閱讀習慣頗為積極健康,每周至少在課餘閱讀故事或小說一至兩次的小四學生,達76% 。小四學生閱讀態度、習慣與信心提升極多,是香港學生閱讀能力大進步的關鍵。台灣與香港的差異,在於台灣學生比香港學生多做一些上網使用電腦、喜愛看電視字幕,香港學生即便在下課後,則傾向主動從事閱讀相關活動。另外,香港老師則改變過去要求學生撰寫讀書心得報告的模式,改以戲劇演出等各種活動 鼓勵兒童閱讀。

南韓,由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舉辦的二○○六年「學生基礎素養國際研究計劃」 (PISA) ,在五十七個參加的國家地區中,在學生閱讀素養項目中摘下世界冠軍。南美英博士為南韓讀書教育開發院院長,多年來從事青少年教育方法的研究。南博士研究發現,在學校中實施晨讀十分鐘的活動,大大提高學生的成績、寫作力、認識社會的能力及邏輯思考力。南美英博士也認為,養成閱讀習慣的學生學習能力大為提高、在職場上更容易脫穎而出,對於目前貧富差距擴大的M型社會,提供有效的解決辦法。

來自日本的晨讀推進協議會大塚笑子老師,於一九八八年開始,與另一位高中老師共同提倡「早讀運動」。目前日本全國超過二萬五千所中、小學,約九三○萬學生參與這項活動,而且如此有意義的活動仍在持續擴大之中。大塚老師表示,這項運動的原則是:「大家一起來,每天不間斷,從自己喜歡的書開始最好、只要『讀』就好了!」

《天下雜誌》發行人殷允芃表示,台灣推動閱讀計畫長達四年,成績依舊不理想,是我們沒有用對方法?因此請國際專家來分享他們的作法,作為台灣借鏡。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2004 年起自偏遠地區開始推動「希望閱讀」計畫,認養台灣偏遠地區學校25,000位孩子。面對閱讀即未來的世代,期盼透過推廣閱讀,為孩子帶來改變;此次舉辦「國際閱讀教育論壇」,希望能藉此國際交流機會,使台灣閱讀教育經驗與國際接軌,帶領台灣教育工作者激盪出多元閱讀推廣教育新思維,讓我們的孩子真正成為海闊天空的一代。

活動現場獲得聽眾廣大迴響,邀請您一同分享講演內容的精采節錄及講師報告檔案下載:
 ★ 芬蘭,林納先生:Finland in PISA
 ★ 台灣,柯華葳教授、香港,謝錫金教授:台灣與香港調查結果對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