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Nicholson在2002年的電影About Schmidt裡,有以下這段台詞。
看電影的當下,我怔住了。
「I know we're all pretty small in the big scheme of things,
and I suppose the most you can hope for is to make some kind of difference,
but what kind of difference have I made?
What in the world is better because of me?
Relatively soon, I will die.
Maybe in 20 years, maybe tomorrow, it doesn't matter.
Once I am dead and everyone who knew me dies too,
it will be as though I never existed.
What difference has my life made to anyone?
None that I can think of.
None at all.」
平常我是個膚淺鬼,只挑有帥哥的電影看,對老頭子一向是避之惟恐不及,
但是Jack Nicholson說這段台詞的聲音和身影,卻一直我腦子裡,揮之不去,
片尾他一個人,開著一台好大好大的休旅房車回家,沒人需要他、沒人理他、沒人等他,
那樣的寂寞、人生到頭來這樣的沒意義,其實好嚇人。
片中他所有的獨白,都是在對一個叫Ndugu的人講話,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沒出場,
這個人,其實是他認養的非洲兒童。
也是他唯一說話(寫信)的對象。
(但是有認養過非洲兒童的人都知道,這樣的通信其實是單行道,)
(他們的來信.....只是意思意思而已,還常是世界展望會的工作人員代筆。)
看完這部電影,我也自問,
這個世界有因為我而變好一點點嗎?
我的一生,在認識我的人都死光以後,還有任何意義嗎?
我想要有ㄝ。
底下是一點點的電影介紹:
華倫史密德(傑克尼克遜飾演)突然之間來到了一個人生的瓶頸,一開始他從工作了一生的職場上退休,接著他唯一的女兒珍妮(琥珀戴維絲飾演)要嫁給一個無賴,而和他結婚遭逢這樣人生的巨變,沒有工作、沒有老伴、沒有了家庭,華倫一時之間也失去了生活重心,於是他決定展開一段尋找自我之旅,他開著一台車屋到全國各地去找尋他心的方向。 他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一定要去,那就是丹佛,他女兒結婚的地方,他希望藉由幫助他女兒準備婚禮,可以彌補他們之間的代溝。 但是沒想到他卻發覺無法忍受他未來女婿和未來親家的粗鄙,他決定他的人生新目標就是要阻止他女兒婚禮的完成.....
2007年Jack Nicholson又有新作,The Bucket List。
我還沒租到,但是打算要看。
一看就知道,這個片子也是尋找人生意義的鉅片。
Jack Nicholson對我開的題目還真認真回應咧
百萬富翁艾德華柯爾(傑克尼柯遜 飾)和黑手技工卡特錢伯斯是這個世上最極端的兩個例子,住在兩個不同的世界,唯一相同的只有住在同一間病房面面相覷的這一刻... 從事了46年黑手工作的卡特錢伯斯(摩根佛里曼飾),曾經擁有很多夢想,在剛進大學時哲學老師叫他們列出的人生清單上,卡特記下了各種想體驗與完成的事情,包括了環遊世界等各式各樣的新奇大小趣事,隨著時光飛逝,卡特歷經婚姻、生兒育女、各種責任義務,他仍在體驗人生與夢想,在每天修車時的空閒時光,在白天,在夜晚的夢境裡追尋著錯失的契機與時光。 另一方面,億萬富翁艾德華柯爾(傑克尼克遜飾),則是從來沒有過人生清單,他的一輩子都忙錄的追著金錢,建立起自己的企業王,直到頭髮光了禿頭,親人遠去還是一個樣。 但是這一刻,這兩個天南地北的人共享一個病房,面對醫院的白牆與看似用不完的時光與將盡的人生,卡特回憶起自己從沒完成的人生清單,與新朋友艾德華決定了一件最任性的逃亡,不顧醫師的指示擅自出院出遊去! 這兩個素味平生的人一同旅行,從印度泰姬瑪哈陵到東非坦尚尼亞大草原塞倫蓋提,從最高級的餐廳到最低層的刺青店,從超炫的古董跑車到刺激的螺旋槳飛機...他們會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什麼新東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