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金馬影展為了紀念今年一月過世的大師Eric Rohmer,

所籌備的「愛情哲學大師~侯麥」專題影展週,開始了。

我總共買了八場,打頭陣的是八O年代曾經在金馬影展看過的~L'ami de mon amie。



我女朋友的男朋友 My Girlfriend's Boyfriend
艾力侯麥
法國│1987│35mm│Color│103 分│普遍級
1988凱撒獎最佳劇本入圍 1988國際電影指南世界十大影片第一名
我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那麼我朋友的男友,那有沒可能變成我的男友呢?兩個姐妹淘先後談了戀愛,卻在交往過程間意外發現,彼此好像跟對方的男友比較契合。這場陰錯陽差的交叉戀愛,到底該如何收拾才能皆大歡喜?早在八○年代,侯麥就已談笑用兵,幽默處理「交換伴侶」麻辣議題,也為「喜劇與諺語」系列畫下完美句點。




這是侯麥的「喜劇與諺語」系列的最後一部,

主題的諺語就是:「我朋友的朋友,也是我的朋友」,

以下是聞天祥寫的介紹,借來一用:

『兩個個性不同卻結為朋友的女子,有男友的,忙著幫落單的介紹對象,結果最後卻是朋友搶了自己的男友,她卻和原本要介紹給朋友的男人在一塊!詭異的「皆大歡喜」,目的不在渲染友誼的變質或淫亂的男女關係;相反的,兩個女孩都以為自己「奪人所愛」而內疚不已,甚至因此疏遠,誰料第二個男人其實才是更適合她們的選擇。這部上乘喜劇把道德習題拿捏得恰到好處,還曾被英國出版的國際電影指南選為年度十大影片第一名。』

本片幾乎沒有冷場,在流暢的台詞跟流動的畫面之間,發生了上述那些陰錯陽差的事,

侯麥的電影一向沒有什麼大場面、也不會鋪什麼連環套梗,

幾個主角就一直在走路、吃飯、聊天,就在日常瑣事之間,一眼看穿愛情的種種面貌,

片尾十分鐘的「揭穿」戲,本場觀影的觀眾很捧場,竊笑、驚呼連連,

最後就在服裝有經過特別配色(綠女配藍男、藍女配綠男)的女主角,

各自投入對方男友懷抱之後,圓滿結束了。



在侯麥的電影裡,我們總是可以檢視自己的愛情觀,

自己是比較像長袖善舞的Lea、還是木訥但是忠於自己的Blanche?

會喜歡的男生是圓滑的Alexandre、還是一板一眼的Fabien?

年輕的時候,通常看的是,自己會嚮往哪一種愛情,

現在已經遠離這個追尋愛情的階段,正好可以驗證一下,

「自己得到的」跟「當年嚮往的」,兩者之間的差別。

(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話......我的兩者之間,差別不大。)

(這也是閃文的意思。)



這裡有聞天祥先生介紹的十部侯麥電影:

懷念侯麥(1920.03.20~2010.01.11)以及他的10部電影



二十幾年沒有看侯麥的電影,今日一見,如同見到老朋友一般溫暖,

八O年代的我,在侯麥的十足法國味當中,嚮往著世界,

現在的我,在小小闖蕩過之後,對世界的看法實際多了,

對於感情、對於追尋,一次一次,我總是達成一個共同的結論,

那個常常在莫名地焦慮的二十歲的我,我很想跟她說,不用急喔,

後來會跟妳在一起的那個人,他很好喔,

妳即將得到的愛情生活,比妳嚮往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喔。

(這還是閃文,我知道。)

如果說年輕的時候看的這些電影,後來都成了我的愛情能量的話,

我想,我欠侯麥大師不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OE'S 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